您的位置:首页 >首页栏目 > 通讯 >

市值、销量缩水,上汽集团“军令状"能否提振新能源转型信心

新能源落后亟待突围


【资料图】

2023年,不仅仅是上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突围的关键年,更关乎董事长陈虹职业生涯能否完美收官。

2021年6月,陈虹续任上汽集团董事长,新任期为2021年6月30日—2024年6月30日。分析人士认为,1961年3月出生的陈虹,在2024年6月后大概率不会续任。

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 图片来自网络

南都记者梳理后发现,上汽集团近3年的汽车销量分别为,2020年560万辆、2021年546.4万辆、2022年530.3万辆。

业内人士指出,上汽集团销量持续呈下滑趋势的核心,在于其新能源市场的失利。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5月,新能源汽车延续快速增长态势,产销分别达到71.3万辆和71.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1.4%和12.6%,同比分别增长53%和60.2%,市场占有率达到30.1%。

今年年初,上汽集团定下了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力争超过150万辆的销量目标。但截至今年5月,其所完成的进度尚未突破20%。1月-5月,上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28.6万辆。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作为自主品牌中曾经的领头羊,以名爵和荣威为销量基础的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却失去了应有的声量。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销量分别为55698辆和58499辆,分别同比下滑17.56%和9.17%。

尽管在海外市场扬帆远航,但就国内表现来看,荣威和名爵无论是在燃油车还是新能源市场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若是想细细探究上汽集团在新能源市场销量下滑的原因,竞品的增加,转型过程中流失的机遇,人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但显然,对于当前的上汽集团而言,结果导向更为重要。在新能源领域丢掉“行业一哥”的地位并持续呈现下滑趋势,如何破局才是当下的关键。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压力也自然来到了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

据悉,在近日举行的上汽集团职工代表大会上,智己汽车CEO蒋峻,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飞凡汽车CEO吴冰等多位高管在现场签下“军令状”,承诺到2025年,上汽新能源车年销量计划达到350万辆。

陈虹在讲话中表示,签订军令状是加快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全力突围的重要举措,“我们要通过目标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落实,传递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信念。”

“行业机遇窗口期只有3至5年,所以车型、技术路线选择很重要。另外,汽车企业往往体量大、决策机制漫长,新能源汽车市场就像战场,革命到后期,有些企业会崩盘,这时候需要快速决策。”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此前公开表示。

在如同战场的新能源市场,签下军令状,除了提振士气凝聚信心,无疑更是一次严肃的举动。

大额回购强化谁的信心?

在集团高管接连签下“军令状”后不到一个月,上汽集团启动了自2020年以来的第三轮回购。

6月13日,上汽集团发布公告称,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不超过每股20.68元的价格,回购公司股份不低于10亿元且不超过20亿元。对于回购目的,公告是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着眼于公司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为了维护股东利益,强化投资者信心。

据了解,自2020年以来,上汽集团已实施了两轮股份回购,累计投入资金37.47亿元;2022年上汽集团大股东上汽总公司还投入16亿元,增持公司股份约9867万股。

然而,从股价表现来看,在经历了2018年的股价顶峰32.41元/股之后,上汽集团的股价持续走低,于近期一度达到13.09元/股。目前在14元左右徘徊。

大额回购,究竟强化谁的信心,成为不少市场投资者内心的疑问。就在今年3月,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提问表示:“面对公司市值严重缩水和产品销量持续走低,公司管理层难道都无动于衷吗?公司分红一年比一年低,账上却躺着那么多现金。”

2021年8月,国内汽车行业的一条热搜曾引发市场热议,那就是“比亚迪收购上汽”。彼时,有投资者在投资互动平台上提问“请问董秘,看到网上传言比亚迪将收购上汽乘用车,请问这是否属实?”上汽集团方面对此回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不信谣、不传谣。”

彼时,比亚迪2021年全年销量为73万,尚未挤入车企销量前十。今年5月,比亚迪销售新能源汽车24.02万辆,同比增长108.99%。单月销售24万辆的成绩,也打破此前纪录,创下月度历史新高。

2月7日,在上汽集团乘用车福建宁德基地总装车间。新华社图片

截至今日收盘,上汽集团的A股市值为1644亿元,比亚迪的A股市值为7892亿元。

草蛇灰线,往往伏脉千里。无论是此前出现的裁员与降薪传闻,还是今年一季度营收利润双降,“行业一哥”在新能源领域遭遇瓶颈所带来的后果,正持续显现。

上汽集团业绩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7440.63亿元,同比下降4.59%,净利润161.18亿元,同比下滑34.3%。今年一季度盈利27.8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近5成。

“消费者对上汽印象,仍在燃油车时代”

当新能源市占率已突破30%的当下,一个摆在上汽集团面前的严峻问题在于,其新能源领域暂未出现能够称为销量支柱的关键车型。作为新能源转型核心的智己与飞凡,月销量仍在2000辆左右徘徊。

从整体市场来看,无论是比亚迪的王朝和海洋系列,还是吉利旗下的极氪,又或是广汽旗下的埃安系列,均在其对应的细分市场位于销量排行前列。纵观国内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数据显示,上汽集团在销量排行前20名中的车型分别是五菱宏光MINIEV和五菱缤果。

在竞争愈发白热化的新能源市场,上汽集团显然无法依靠微型车和小型车来进一步打开市场。事实上,梳理近年来一众新势力车企的发展历程,品牌向上无疑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程之一。

业内人士指出,品牌向上对于车企在新能源市场的核心作用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给出充足的利润回报为企业提供现金流,二是在消费者群体中留下品牌认知,与消费者建立信任从而促成购买。

梳理上汽集团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其所做出的努力无可否认。早在2021年上汽集团便宣布“十四五”期间,将在智能电动等创新领域投入3000亿元。

无论是产品矩阵中的智己和飞凡、五菱系列、“ID.”家族,还是技术领域的“上汽星云”“上汽珠峰”“上汽星河”等三大整车技术底座,包括培育出的捷氢科技、零束科技、友道智途、赛可智能、联创电子等20家“科创小巨人”,上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一度让国内其他车企望尘莫及。

但从销量表现来看,智己和飞凡目前仍未能在市场站稳脚跟,尽管消费者普遍对于硬件配置和智能座舱认可度较高,却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在走访过程中,上汽集团旗下部分经销商普遍给出的观点是:“店内部分油车的销量能达到同级别电车的几倍,市场对于上汽的认知尚未真正改变,消费者对于上汽旗下各类优势车型的印象依然停留在燃油车时代。”

对于上汽集团而言,如何用拳头产品在新能源市场扩大声量,通过积累的渠道优势进一步强化对消费者的触达,显然是当务之急。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于典

标签: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